
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,排列组合问题常令众多考生头疼不已。这类题目看似复杂多变,实则只要掌握官方核心思路,再辅以实战捷径,就能轻松攻克。
排列组合问题的官方解题思路,核心在于“排列与组合辨顺序,分类与分步辨逻辑”。排列强调顺序性,当完成一件事的不同方式存在先后或主次差异时,需用排列公式计算。例如从10名候选人中选3人分别担任班长、团支书、学习委员,因职位不同存在顺序差异,就要用排列计算。组合则不考虑顺序,只需统计选取的结果数量,像从10名候选人中选3人组成学习小组,成员无顺序之分,就应采用组合计算。
分类计数原理(加法原理)适用于完成一件事有多种独立路径的情况,各类路径的方法数相加即为总方法数,即“要么……要么……”的逻辑关系,各类方法互不干扰、均可独立达成目标。比如从甲地到乙地,可乘火车有3种选择,乘汽车有5种选择,乘飞机有2种选择,总方法数为3 + 5 + 2 = 10种。分步计数原理(乘法原理)针对需要分阶段完成的任务,各阶段的方法数相乘得到总方法数,对应“先……再……”的逻辑,各步骤环环相扣、缺一不可。例如从甲地到乙地需先乘火车到丙地(3种选择),再乘汽车到乙地(5种选择),总方法数为3 × 5 = 15种。
在实际考试中,除了掌握官方思路,一些实战捷径能让我们解题更加高效。优限法适用于元素或位置有绝对限制的情况,优先处理有限制条件的元素或位置。比如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五个人排成一列,甲不站在头或尾的位置,就先考虑甲,让其站在中间3个位置,有3种选择,再安排其他4人,有24种方法,最终共有72种排列方法。
捆绑法用于有元素要求相邻的题目。先将相邻元素捆绑成一个整体,与其他元素一起排序,再考虑捆绑内部元素的顺序。如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五个人排成一列,甲乙必须相邻,将甲乙捆绑,五个人变为4个元素全排列有24种方法,甲乙内部有2种排列方法,总共48种。
插空法针对有元素要求不相邻的题目。先安排其他元素,再将不相邻元素插入已排好元素形成的空隙中。例如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五个人排成一列,甲乙不相邻,先把其他三人排序有6种方法,再将甲乙插入4个空位有12种方法,总共72种。
行测中的排列组合问题,官方思路是基础,实战捷径是助力。考生在备考时,要深入理解官方思路,熟练掌握实战捷径,通过大量练习,将两者融会贯通,如此便能在考试中轻松应对排列组合难题,提高行测成绩。

研趣公考官方视频号
研趣公考官方公众号
电话 :18056012390
地址 :合肥市庐阳区中辰创富工坊A座一层、二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