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研趣公考官方客服联系:18056012390(微信同号)在共同富裕的探索中,浙江以20个典型实践案例,为全国提供了可借鉴的“解题思路”。这些案例不仅覆盖产业、民生、生态等多个领域,更在面试中可作为论证“共同富裕”的鲜活素材。
一、产业赋能:激活共富“动力源”
- “共富工坊”促就业:宁波、杭州等地通过“政府搭台、企业供单、工坊接单、村民上岗”模式,定向培养海员、民宿管家等技能人才。如舟山“订单式”海员培训,带动学员家庭年均增收5万元,入选全国人社扶贫优秀案例。
- 飞地经济破壁垒:嘉兴平湖与丽水青田共建“消薄飞地”产业园,通过跨区域税收分成机制,每年为青田265个村集体增收超5万元,破解山区县产业薄弱难题。
- 数字技术拓市场:衢州龙游“共富直播间”年销土特产超1亿元,绍兴上虞与文成县搭建“山海协作”消费链,带动山区农产品打开市场,形成“产业+数字+消费”的共富闭环。
二、民生提质:筑牢共富“压舱石”
- “幸福驿家”集成服务:舟山打造“15分钟生活圈”,整合民生设施与功能,8家站点覆盖1.4万海岛居民,提供订单式精准服务,入选全省共同富裕典型案例。
- 闲置农房盘活计划:全省盘活闲置农房3740套,探索“合作开发”“集体收储”等模式,发展民宿、文创产业,带动1.5万人就业,村集体和渔农民财产性收入分别增收0.35亿元和2.34亿元。
- “未来乡村”建设:衢州以“衢州有礼”诗画风光带为主轴,统筹推进32个未来乡村,打造“连片发展”样板,形成“乡村越美丽,农房有活力”的双向促进机制。
三、生态赋能:绘就共富“绿底色”
- “水利+旅游”融合:定海区五山水利“东海云廊”项目,将水利工程与城市绿道结合,打造全景港城景观,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。
- 生态补偿机制创新:丽水探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机制,通过“资源变资产”促乡村振兴,磐安县成为“中国药材之乡”,带动5000人就业。
- 绿色低碳转型:杭州萧山推动算力与产业深度融合,建设图灵小镇AIGC智算中心,吸引人工智能企业落户,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基础支撑。
四、文化润心:厚植共富“精神根”
- “海岛文艺轻骑兵”:舟山培育50支高星级群众文艺团队,形成200余支志愿文化服务队伍,开展演出1543场,观众达75.4万人次,将文化服务选择权交给群众。
- 蚂蚁岛精神红色教育:舟山实施理论溯源、品牌塑造工程,出版《读懂蚂蚁岛精神》读本,打造红色基地,2021年接待游客5万人次,旅游创收1200万元。
- “15分钟文化圈”:嘉兴建成农村文化礼堂1.7万多家,500人以上行政村覆盖率达90%,村民可通过智慧触摸屏在线办理挂号、缴费等服务,实现“脑袋富”与“口袋富”同步。
五、区域协同:缩小共富“差距线”
- 山海协作工程:宁波鄞州与丽水云和共建“木玩工坊”,带动就业2000人;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与青田县人民医院组建公济山海联盟,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。
- “集士驿站”物流改革:宁波宁海首创“公交邮路”模式,建成55个集士驿站,降低农村物流成本20%以上,助农就业1500人。
- “大搬快聚”工程:丽水通过“最优惠的政策、最佳的地段、最好的配套”吸引农户搬迁,建设11个万人规模安置小区,形成共富社区治理格局。
六、数字赋能:搭建共富“新桥梁”
- “浙里共富”平台:企业订单一键派发,工坊灵活接单,衢州龙游通过直播带货年销土特产超1亿元,打通产销链路。
- “淘文化”服务点单:舟山打造全国示范性文化服务点单平台,推行“文化超市”社会化运作模式,将文化服务选择权交给群众。
- “15分钟公共服务圈”:嘉兴市98.41%的村(社区)可在15分钟内抵达体育设施,84.14%的村(社区)可在15分钟内抵达托育设施,增强群众获得感。
七、创新机制:激活共富“内生力”
- “科技特派员”制度:健全市场化社会化科技特派员制度,加速先进技术向乡村扩散应用,促进创新要素城乡自由流动。
- “四题一评”协同攻关:围绕人工智能、生命健康等领域,优化科技资源配置,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,为共同富裕提供科技支撑。
这些案例不仅是浙江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,更是面试中论证“政策落地”“创新机制”“民生改善”的绝佳素材。掌握它们,能让答题更具说服力与深度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