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研趣公考官方客服联系:18056012390(微信同号)
在申论备考过程中,背范文是许多考生提升写作能力的常用方法。然而,近年来多起考试因作文雷同被判零分的案例警示我们:机械套用范文中的“高频词”“万能句”,可能让精心准备的作文沦为“雷同卷”,最终与高分失之交臂。
部分考生习惯在作文开头使用“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”“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”等固定句式。2020年上海中考曾出现考生作文因直接套用考试院编纂的范文模板,被判定为雷同卷,导致语文总分大幅扣分。这类模板化表达看似稳妥,实则暴露了考生缺乏独立思考的弊端。
破解之道在于“个性化破题”。例如,以乡村振兴为主题时,可结合具体案例:“在浙江安吉余村,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’的理念已从标语化为现实——竹林间建起生态民宿,矿坑中打造出玻璃栈道,2024年村民人均收入突破6万元。”通过具体数据与场景描写,既能展现政策成效,又能避免与他人“撞车”。
申论材料中常出现“高质量发展”“共同富裕”“基层治理”等政策术语。部分考生为显示政治素养,直接将材料中的原话搬入作文,导致多篇作文出现完全相同的政策表述。某省考阅卷组曾披露,一批以“创新驱动发展”为主题的作文,因大量重复使用“突破卡脖子技术”“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”等表述,被判定为内容雷同。
正确做法是“政策术语场景化”。例如,论述“共同富裕”时,可结合材料中的案例:“在贵州毕节,通过‘党支部领办合作社’模式,2024年全市村集体经济平均收入达45万元,较三年前增长3倍。”将抽象政策转化为具体实践,既能体现政策理解深度,又能形成差异化表达。
备考时积累的“张桂梅校长”“黄文秀事迹”“塞罕坝精神”等经典案例,若直接套用原文描述,极易造成内容同质化。某次国考阅卷中,超过30%的作文在论证“青年担当”时,均使用了“黄文秀放弃大城市机会,回到家乡投身扶贫”的相同表述,导致该段落得分普遍偏低。
破解关键在于“案例二次创作”。例如,引用塞罕坝案例时,可结合数据深化分析:“三代人,60年,将荒漠变为112万亩林海,森林覆盖率从11.4%提升至82%,每年为京津地区涵养水源2.8亿立方米。”通过补充具体数据与影响,使案例更具说服力与独特性。
避免雷同的核心在于建立专属素材体系。考生可每日整理3个时政热点,如“低空经济”“银发经济”“数据要素市场”,并尝试用三句话概括其核心逻辑。例如,针对“银发经济”,可提炼为:“2024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3.1亿,催生康养旅游、老年教育、智能辅具等万亿级市场,需构建‘政策引导+企业创新+社会参与’的协同机制。”这种结构化积累方式,既能保证内容时效性,又能形成个性化表达。
申论写作的本质是思维能力的考察。背范文的目的应是学习写作框架与论证逻辑,而非直接套用词句。唯有将政策理解转化为具体实践分析,将经典案例深度加工为独特论据,才能在千篇一律的答卷中脱颖而出,真正写出有思想、有温度、有分量的高分作文。

研趣公考官方视频号
研趣公考官方公众号
电话 :18056012390
地址 :合肥市庐阳区中辰创富工坊A座一层、二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