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近期,某市局因使用ChatGPT生成公文导致严重失误,文件因时间线混乱、称谓穿越、政策错配等问题被紧急撤回,相关责任人受到严肃处理。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AI工具在政务写作中的局限性,更将AI伦理问题推上风口浪尖。在公务员面试中,AI伦理相关考点极有可能成为高频问题,考生需提前准备。
面试中,考官可能通过具体案例考察考生对AI伦理原则的理解。例如:“某单位使用AI生成政策文件时,系统自动引用了已废止的政策条款,导致执行混乱。请分析这一事件中涉及的AI伦理原则冲突。”
正确回答需点明“准确性”与“时效性”的冲突:AI依赖历史数据训练,若未及时更新政策库,可能输出错误信息;而政务公文要求内容精准、时效性强,二者矛盾凸显了AI工具在政务场景中的适用边界。
另一类高频问题是AI应用的潜在风险及应对措施。例如:“某地政府尝试用AI筛选简历,但系统因数据标签化误判候选人能力,导致人才流失。请提出三条改进建议。”
回答需紧扣“数据公平性”与“人工校验”:一是建立动态数据更新机制,避免AI依赖过时标签;二是引入人工复核环节,对AI筛选结果进行二次评估;三是加强AI伦理培训,提升使用者对技术局限性的认知。
面试还可能考察考生对AI伦理与公共利益关系的理解。例如:“某地计划用AI预测犯罪风险,但公众担忧‘算法歧视’侵犯隐私。请从政府角度提出解决方案。”
回答需体现“透明性”与“问责制”:一方面,公开AI模型的决策逻辑,接受社会监督;另一方面,建立算法审计机制,对误判案例追责,确保技术服务于公共利益而非制造新的不平等。
从ChatGPT写公文翻车事件中,考生需总结三点启示:一是技术需与场景匹配,AI可辅助资料搜集,但核心内容必须人工把控;二是建立双重校验流程,AI初稿后需人工核查政策、数据、人事等关键信息;三是强化伦理意识,使用者需明确AI工具的边界,避免因过度依赖导致责任缺失。
AI伦理不是抽象概念,而是技术落地中的具体挑战。公务员面试中,考生需通过案例分析展现对技术、伦理与公共利益关系的深刻理解,方能在AI时代胜任岗位。

研趣公考官方视频号
研趣公考官方公众号
电话 :18056012390
地址 :合肥市庐阳区中辰创富工坊A座一层、二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