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许多考生在行测备考中陷入“题海战术”,认为刷题量与分数成正比,却往往陷入“越刷越迷茫”的困境。究其原因,是未避开以下五大误区,导致效率低下、提升缓慢。
部分考生将“刷题量”作为唯一目标,日均刷题200道以上,却对错题缺乏分析。例如,资料分析题反复因“单位换算”出错,却未总结常见陷阱;逻辑判断题总在“加强削弱”题型失分,却未梳理高频考点。正确做法是:每刷100道题,需花2小时复盘,标记高频错题,建立“错题本”,定期重做,直至彻底掌握。
考生常因畏难心理,优先刷言语理解、判断推理等强项,而将数量关系、资料分析等弱项抛在一边。这种“避重就轻”的刷题方式,导致强项提升空间有限,弱项始终是“拉分项”。例如,数量关系模块若掌握“工程问题”“行程问题”等基础题型,可快速提升5—8分。正确策略是:按“强—中—弱”分配刷题时间,弱项每日至少刷20道,强项每周刷2次维持手感。
部分考生沉迷于“蒙题大法”“速算口诀”,却未理解题目本质。例如,资料分析题用“截位直除法”虽快,但若未掌握“增长率”“比重”等核心公式,遇到复杂题型仍会失分。行测本质是考察基础能力,技巧仅是辅助。考生需先夯实“公式记忆”“题型识别”等基础,再结合技巧提升速度。
平时刷题松散,未模拟真实考场环境,导致考试时时间分配混乱。例如,言语理解题因过度纠结选项,耗时过长,挤压数量关系答题时间。正确做法是:严格按考试时间(如120分钟刷135道题)训练,记录各模块用时,针对性调整策略。
部分考生认为“真题已考过,无价值”,转而大量刷模拟题。但真题的命题思路、难度梯度更具参考性。例如,国考真题常出现“一题多考点”的复合题型,模拟题则多单一考点。考生应以近5年真题为主,分析命题规律,再辅以模拟题拓展题型。
避开这五大误区,刷题才能从“量变”转向“质变”。记住:行测备考不是“体力活”,而是“技术活”,唯有精准发力,方能“题海”破浪,一战成“公”。

研趣公考官方视频号
研趣公考官方公众号
电话 :18056012390
地址 :合肥市庐阳区中辰创富工坊A座一层、二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