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申论备考中,许多考生依赖模板,期望通过“万能公式”快速提分。然而,研趣公考近年阅卷数据显示,机械套用模板的考生平均分较自主构思者低8-12分。这一反差背后,是阅卷人对“模板化”答案的深度排斥。
模板化答案的致命缺陷在于“形式僵化”与“内容空洞”。阅卷人平均每30秒完成一篇大作文评分,经过系统培训的团队能在10秒内识别模板特征:开篇必用“随着……发展”的万能句式,论证段固定采用“首先、其次、最后”的机械排序,结尾强行升华至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”。这种“三段论+金句堆砌”的写作模式,在阅卷人眼中如同“考试作弊的荧光标记”。例如,2025年国考某考生套用模板论述“法治轨道上的国家治理”,全文空泛提及“完善立法、严格执法、公正司法”,却未结合材料中“某市市场监管局柔性执法案例”的具体要求,最终得分仅48分。
模板化的另一陷阱是“脱离材料”与“逻辑混乱”。某省2024年阅卷组负责人透露,78%的模板使用者得分集中在45-55分区间,而自主构思者中62%突破60分大关。以“科技发展与人文关怀”主题为例,模板化写作往往停留在“科技创新、文化传承、社会实践”的表面分类,而高分考生会引入“量子纠缠理论对艺术创作的启发”“敦煌壁画修复中的传统工艺创新”等跨界案例,展现“科技与人文互为表里”的辩证思维。这种思维深度差异,在阅卷中体现为10-15分的分差。
阅卷人更青睐“个性化案例+政策实践”的答案。高分作文如2025年浙江省考75分考生的论述:“在杭州‘综合查一次’改革中,执法部门将14个领域32个检查事项整合为‘一件事’,检查频次降低60%,企业满意度达98.7%。”这种“数据+案例+理论”的论证模式,既避免模板化嫌疑,又展现政策敏感度。
申论的本质是能力考试,而非背诵比赛。当其他考生还在套用“领导重视、加强监管”等万能句式时,你若能用“某地城管与摊贩冲突视频引发网络热议”的鲜活案例切入,结合“首违不罚+信用监管”的创新模式,便能在30秒内抓住阅卷人的眼球。

研趣公考官方视频号
研趣公考官方公众号
电话 :18056012390
地址 :合肥市庐阳区中辰创富工坊A座一层、二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