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1. 改革发展类“改革有阵痛,但不改革就是长痛”“发展新质生产力,要避免‘一刀切’,坚持‘一把钥匙开一把锁’”等论述,精准指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矛盾。以河南“万人助万企”行动为例,当地政府通过“一企一策”解决企业融资难题,印证了政策中“分类施策”的实践价值。
2. 基层治理类“基层强则国家强,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”“坚持自治为基、法治为纲、德治为魂”等金句,构成基层治理的“方法论”。如湖南永州“快反135”机制,通过“警力下沉+数字赋能”,实现农村治安事件响应时间缩短至3分钟,成为“三治融合”的典型案例。
3. 民生保障类“治国有常,利民为本”“环境就是民生,青山就是美丽”等表述,凸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。浙江“千万工程”通过20年持续推进,使全省90%以上村庄达到新时代美丽乡村标准,验证了“生态优先”与“共同富裕”的辩证关系。
1. 科技创新领域复旦大学彭慧胜教授研发“发电纤维”,突破传统电池形态,其“科研像巧克力,先苦后甜”的感悟,可论证“创新需要长期主义”。此案例适用于“科技自立自强”“产学研融合”等主题。
2. 乡村振兴领域江西选调生彭超瑛在东乡区陈桥村推广“稻鳖共生”模式,使农户收入提升40%,其“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”的工作法,生动诠释“乡村振兴关键在人”。该案例可链接“人才下乡”“产业振兴”等考点。
3. 文化传承领域苏绣大师姚建萍将AI技术融入传统针法,创作《千里江山图》数字绣品,其“非遗不是博物馆的标本,而是活着的生态”观点,为“文化两创”提供鲜活论据。此案例适用于“传统文化现代化”“文化自信”等方向。
1. 金句破题以“营商环境只有更好,没有最好”开篇,引出某地“一窗通办”改革案例,形成“政策引领-实践验证”的闭环。
2. 案例支撑论述“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”时,可引用北京朝阳医院陶勇医生坚持“贫困患者免费手术”的事例,既体现医者仁心,又暗合“法治保障公平”的深层逻辑。
3. 价值升华结合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论,分析福建三明“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”,最终落脚“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”。
1. 分类记忆按“经济高质量发展”“社会治理创新”“文化自信自强”等主题归类,避免碎片化堆积。例如将“严格执法是最有效的普法”与“重庆山火救援中的法治宣传”案例绑定记忆。
2. 反套路训练警惕“案例堆砌”,学会“一例多用”。如航天工程师陈际玮的“1毫秒偏差论证3天”故事,既可论证“工匠精神”,也能说明“科技创新容错机制”的必要性。
3. 动态更新关注2025年新提法,如“新质生产力”“全周期管理”等,及时补充“低空经济”“人工智能+”等前沿案例。
掌握这100个素材的核心,在于构建“政策-案例-价值”的三维认知框架。当考生能将“改革由问题倒逼而产生”的金句,与“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破解土地制度瓶颈”的案例自然衔接时,申论写作便完成了从“堆砌素材”到“论证思想”的质变。
研趣公考官方客服:18056012390(微信同号)

研趣公考官方视频号
研趣公考官方公众号
电话 :18056012390
地址 :合肥市庐阳区中辰创富工坊A座一层、二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