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一、政策动态:深化改革与产业升级双轮驱动
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“深化农村改革,推进乡村全面振兴”,政策重点聚焦三大领域:
- 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:严格耕地总量管控,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,加强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治理。例如,山西大同云州区通过盐碱地改良,使黄花种植面积扩大至26万亩,年产值突破9亿元。
- 农业科技协同攻关:强化种业振兴行动,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,推动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。河南漯河市通过“三链同构”模式,带动25万农户参与食品产业,户均增收超3000元。
- 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:践行大食物观,开发森林、草原、江河湖海资源。内蒙古朝阳市木头城子镇通过“互联网+合作社”模式,推动葡萄、杂粮产业年产值增长40%。
二、行测常识高频考点
- 政策目标: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,2050年全面实现乡村全面振兴。需掌握“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”20字总方针。
- 改革重点: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,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,健全粮食生产支持政策体系。例如,浙江“千万工程”经验被纳入中央一号文件推广案例。
- 数据指标:2025年粮食单产提升工程规模扩大,大豆扩种成果巩固,油茶等木本油料发展提速。
三、申论写作考点预测
- 产业振兴:需结合“土特产”文章,分析山西黄花、辽宁小米等案例,强调“小土地”种出“大收益”的路径。
- 治理创新:可引用江西“公德积分”制度,探讨积分制、村民议事会等自治手段对乡村善治的推动作用。
- 数字赋能:聚焦数字乡村建设,如广西“村BA”通过短视频传播带动农文旅融合,分析技术对乡村产业升级的催化效应。
- 生态保护:结合安吉余村“两山理论”实践,论证生态宜居与绿色发展的辩证关系。
四、备考建议
政策文件需精读中央一号文件及《乡村全面振兴规划(2024-2027年)》,案例积累可关注“全国村BA”“阳高红西红柿产销会”等创新实践,写作训练需强化“问题-对策-成效”逻辑链,突出改革举措与民生改善的关联性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