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申论应用文写作中,考生常陷入“重内容轻格式”或“重格式轻内容”的误区,导致分数不理想。实际上,格式与内容的丢分风险因题型、考生基础而异,但研趣公考通过对比不同题型的评分标准与常见错误,可发现格式错误更易被“一眼识破”,而内容缺陷则需深度分析才能发现,前者在低分阶段影响更大,后者在高分阶段决定上限。
应用文的格式是评分的“基础门槛”,尤其在通知、报告、函等法定公文题型中,格式分通常占总分15%-20%。格式错误包括标题缺失、称谓错误、落款不全、日期格式错误等,这些错误会直接触发“扣分机制”,且容易被阅卷者快速识别。
例如,某考生在撰写《关于推进社区垃圾分类的通知》时,遗漏了落款单位与日期,导致格式分全扣;另一考生将“函”的标题写成“关于请求批准的报告”,混淆了文种,同样被扣分。格式错误的本质是“未遵循规范”,阅卷者无需深入阅读内容,即可通过格式判断考生是否掌握基本公文知识。
低分阶段考生(如分数在50分以下)更易因格式丢分,原因在于:
内容是应用文的核心,包括观点明确性、逻辑严密性、措施可行性等,占总分60%-70%。内容缺陷包括论点模糊、论据不足、语言口语化、脱离材料等,这些错误需阅卷者逐段分析才能发现,但会直接影响分数层级。
例如,某考生在撰写《关于促进本地旅游发展的建议》时,提出“加强宣传”这一笼统措施,未结合材料中的“民宿资源匮乏”“交通不便”等问题,导致内容空泛;另一考生在撰写调研报告时,未归纳材料中的关键数据(如游客满意度仅40%),仅堆砌案例,被判定为“分析深度不足”。
高分阶段考生(如分数在65分以上)更易因内容丢分,原因在于:
格式训练:建立“模板库”针对常见文种(通知、报告、意见、函),整理标准格式模板,包括标题(发文机关+事由+文种)、称谓(顶格写)、正文(分点陈述)、落款(单位+日期)、附件(如有)等要素。考试时直接套用模板,避免遗漏。
内容提升:强化“材料-对策”转化能力阅读材料时,用符号标注问题(如“△”)、原因(如“○”)、对策(如“□”),确保内容紧扣材料。提出对策时,遵循“主体+方式+内容+效果”结构(如“由文旅局牵头,通过抖音平台发布短视频,展示本地特色景点,提升游客知晓率”)。
分阶段突破基础阶段(备考前期):重点训练格式,确保通知、报告等常见文种“零错误”;提升阶段(备考中期):结合真题,练习从材料中提炼观点、设计对策;冲刺阶段(备考后期):模拟考试环境,限时完成应用文,兼顾格式与内容。
申论应用文写作中,格式错误是“显性丢分点”,内容缺陷是“隐性丢分点”。对基础薄弱考生而言,优先攻克格式能快速提分;对冲刺高分考生而言,优化内容才是突破关键。两者并非对立,而是“保底线”与“冲高分”的互补关系。
研趣公考官方客服联系方式:18056012390(微信同号)
研趣公考官方视频号
研趣公考官方公众号
电话 :18056012390
地址 :合肥市庐阳区中辰创富工坊A座一层、二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