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凌晨1点的台灯下,李阳揉了揉发酸的眼睛,在错题本上写下第15道行测题的解析。这位互联网公司程序员已经连续3个月保持“996工作制+3小时备考”的节奏,最终以笔试142分的成绩逆袭上岸。他的故事并非个例——据统计,2025年国考上岸考生中,43%为在职备考者。当“工作挤压时间”成为常态,如何高效利用碎片时间,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。
“每天通勤2小时、加班3小时,剩下的时间连轴转都不够。”这是多数在职考生的真实写照。但时间管理专家指出:不是时间不够,而是未被合理分配。通过追踪200名在职备考者的时间日志,发现以下三大“时间黑洞”:
无效通勤
78%的考生在地铁/公交上刷短视频或发呆,单程1小时的通勤时间被完全浪费。若改为听常识课音频或背诵申论金句,每月可积累1200分钟学习量,相当于20个标准学习单元。
碎片化消耗
午休、等电梯、会议间隙等碎片时间,90%的考生用于刷社交软件。若将这些时间集中用于刷10道言语理解题或记忆5个公式,每天可额外增加40分钟有效学习。
低效熬夜
65%的在职考生选择凌晨1点后学习,导致次日工作效率下降30%,形成“熬夜-低效-更熬夜”的恶性循环。调整为“22:00-23:30高效学习+7:00-8:00晨读”的模式,学习效果提升2倍。
案例:
考生王某(银行柜员)通过“时间审计”发现,自己每天浪费在等待客户办理业务间隙的时间达1.2小时。她将手机壁纸设为“行测公式”,利用碎片时间记忆,3个月后数量关系模块正确率从45%提升至78%。
“每天保证3小时连续学习+2小时碎片学习,是在职备考的黄金配比。”某省人社厅公务员培训专家指出。具体可拆解为:
1. 晨间1小时:激活大脑的“黄金记忆期”
案例:
考生张某(小学教师)坚持晨间学习后,申论大作文从“无话可说”到“引经据典”,最终以72分的高分通过笔试。
2. 午间30分钟:碎片时间的“精准打击”
工具推荐:
3. 晚间2小时:深度学习的“核心战场”
避坑指南:
在职备考者面临双重压力:工作考核与考试竞争的叠加。某心理机构调研显示,62%的在职考生因焦虑导致学习效率下降。如何破局?
1. 设定“弹性目标”
将“每天3小时”改为“每周21小时”,允许因加班调整单日学习量。考生刘某(互联网运营)采用“5+2”模式(工作日每天2.5小时,周末每天4小时),最终以笔试第3名上岸。
2. 建立“正向反馈”机制
案例:
考生陈某(护士)在备考群发起“21天错题挑战”,通过互相批改错题,将资料分析模块正确率从60%提升至85%。
3. 接受“不完美”
心理学家建议:
将备考视为“马拉松而非短跑”,每天进步1%比偶尔冲刺更有效。
现代技术为在职备考者提供了“时间倍增器”:
语音转写工具
通勤时口述申论框架,用“讯飞听见”自动转文字,下班后直接修改成文。
AI错题本
拍照上传错题,APP自动归类知识点并推送同类题(如“牛吃草问题”专项训练)。
虚拟自习室
加入线上自习室,摄像头对准书桌,通过“他律”克服拖延症。
考生实测:
使用“番茄TODO”APP的“学霸模式”后,考生赵某(销售)日均有效学习时间从2.1小时提升至3.4小时。
“在职备考不是劣势,而是优势。”某部委人事司官员透露:“我们更看重能平衡工作与学习的考生,这代表更强的抗压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。”
金句分享:
“不是因为有希望才坚持,而是因为坚持才有希望。”
“你挤出的每一分钟,都在为未来铺路。”
“在职备考者的对手从来不是全职考生,而是昨天的自己。”
在评论区写下你的每日学习时长,找到同频的战友。记住:当你说“没时间”时,有人正在用同样的碎片时间改变命运。现在,关掉这篇文章,打开错题本——你离上岸,只差一个开始的距离。
扫一扫
咨询公考课程、精准选岗

免费领取公考备考资料
了解更多公考相关信息
研趣公考机构招生电话:18056012390
研趣公考官方视频号
研趣公考官方公众号
电话 :18056012390
地址 :合肥市庐阳区中辰创富工坊A座一层、二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