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许多考生陷入“必须准备好所有资料、制定完美计划才能开始”的思维定式。例如,有人因未找到“最全的时政汇总”而推迟申论学习,或因担心行测某模块未掌握而拒绝开始整套模拟题。这种心理源于对失败的恐惧——若未做到100分准备,便不愿面对可能的挫败。
案例:考生小王计划每天背诵20个申论金句,但因第一天漏背了3个,便认为“计划已破坏”,后续一周拒绝继续背诵。这种“全有或全无”的思维,让焦虑掩盖了“完成比完美更重要”的真相。
焦虑常源于对学习任务的错误解读。例如,将“做10道资料分析题”等同于“必须全对”,将“写一篇申论大作文”等同于“必须得高分”。当预期与现实存在差距时,大脑会触发逃避机制,表现为“刷手机代替学习”。
数据支持:心理学中的“耶克斯-多德森定律”表明,任务难度与动机水平呈倒U型关系。当考生将学习目标设定为“必须成功”时,过高的压力反而会降低效率。
备考中,考生每天需面对大量选择:先学行测还是申论?做真题还是模拟题?看哪个老师的视频?这种持续的“决策压力”会消耗心理能量,最终导致“连开始都懒得做”。
实验参考:斯坦福大学研究发现,人在一天中做出的决策越多,后续决策质量越低。备考后期,考生常因“选择困难”而陷入拖延,本质是心理资源耗尽的表现。
“5分钟启动法”的核心原理是:通过降低行动门槛,利用“启动效应”打破焦虑循环。具体操作如下:
焦虑是大脑对压力的自然反应,无需因此自责。尝试对焦虑说:“我注意到你了,但我现在选择先学习5分钟。”
当陷入“我考不上怎么办”的循环时,想象自己是一个旁观者,用“他/她现在很焦虑,但已经在努力了”的句式描述现状,减少情绪内耗。
固定学习场景(如每天在书桌前学习)、工具(如只用某支笔做笔记)、流程(如先喝口水再开始),减少“今天学什么”的纠结。
“5分钟启动法”是短期突破工具,而长期备考需建立对焦虑的“免疫力”。可尝试:
研趣公考说:公考备考是一场心理与知识的双重考验。当焦虑来袭时,与其被情绪裹挟,不如用“5分钟启动法”打破僵局——行动本身,就是对抗焦虑的最强武器。从今天开始,告诉自己:“我只需要学5分钟”,你会惊讶地发现,迈出第一步后,剩下的路会比你想象中更容易走。
扫一扫
咨询公考课程、精准选岗

免费领取公考备考资料
了解更多公考相关信息
研趣公考机构招生电话:18056012390
研趣公考官方视频号
研趣公考官方公众号
电话 :18056012390
地址 :合肥市庐阳区中辰创富工坊A座一层、二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