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研趣公考官方客服联系方式:18056012390
——如何用碎片时间高效备考,实现工作与考公的平衡
一、引言:在职备考的“双重挑战”
“我白天上班、晚上加班,周末还要处理家庭琐事,考公是不是只能‘躺平’?”
这是研趣公考学员小林(化名)在报名前最真实的困惑。作为一名互联网公司产品经理,他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,备考时间被压缩到“碎片化”。但最终,他以行测78分、申论72分的成绩,成功上岸某省直机关。
他的核心经验:在职备考不是“不可能任务”,关键在于时间管理的精细化与备考策略的针对性。
二、时间诊断:你的“隐形时间”藏在哪儿?
1. 梳理每日时间表,找出“可利用缝隙”
小林通过记录一周的时间分布,发现每天有3-4小时的“碎片时间”:
通勤时间:地铁往返1.5小时(听网课/刷题)
午休时间:1小时(做10道行测题+复盘错题)
下班后至睡前:2小时(集中学习申论/模考)
周末:每天6小时(系统复习+模拟考试)
研趣公考建议:
用“时间记录表”量化每日空闲时间,避免“感觉没时间”的焦虑。
优先利用通勤、排队等“被动等待时间”,减少对完整大块时间的依赖。
2. 警惕“时间黑洞”:无效社交与低效刷手机
小林曾因刷短视频、同事闲聊每天浪费1.5小时。他通过设定手机使用限额(如每天刷短视频≤30分钟)和明确拒绝无效聚会,将这部分时间转化为备考时间。
三、时间管理术:碎片化学习的“黄金法则”
1. 碎片时间做“小任务”,完整时间做“大工程”
通勤/排队(15-30分钟):
听研趣公考“时政热点音频课”或“行测技巧口诀”。
用手机APP刷10道言语理解或资料分析题。
午休(30-60分钟):
做1套行测专项题(如数量关系10题),并立即对答案复盘。
背诵申论金句或政策理论(研趣公考提供《申论高频考点手册》)。
下班后(2小时):
1小时:系统学习申论(研趣公考“申论破题课”)。
1小时:模考或复盘错题(研趣公考“智能错题本”自动归类)。
周末(6小时):
上午:行测套题模拟(严格计时)。
下午:申论大作文写作+研趣公考导师1对1批改。
晚上:总结本周知识点,制定下周计划。
2. 任务拆解:将大目标转化为“每日微习惯”
小林将“行测提分10分”拆解为:
每周掌握1类题型(如资料分析速算技巧)。
每日积累10个成语/5个申论案例。
每月完成4套行测+2套申论模考。
四、工作与备考的平衡术:避免“两头崩”
1. 与领导沟通,争取“备考友好型”工作安排
小林主动向领导说明考公目标,并承诺“不影响本职工作”。领导同意他:
减少非紧急加班,优先完成核心任务。
允许偶尔利用午休时间学习(需不影响同事)。
研趣公考提醒:
沟通时强调“考公是为了提升能力,更好服务公司”,避免让领导觉得你“心不在焉”。
保持工作质量,用业绩证明“备考不影响效率”。
2. 拒绝“完美主义”:完成比完美更重要
小林曾因追求“每天学满4小时”而焦虑,后来调整策略:
工作日:完成“核心任务”(如1套行测题+申论金句背诵)。
周末:集中补足薄弱环节(如数量关系专项突破)。
接受“某天因加班只能学30分钟”,但保证每周总学习时长≥20小时。
五、心态管理:在职备考的“心理建设”
1. 设定“弹性目标”,避免因意外打乱计划
小林每月初制定计划时,会预留10%的缓冲时间:
如原计划每周模考2次,实际可能因加班完成1次,另1次用碎片时间补做专项题。
2. 用“小成就”激励自己
每周完成目标后,奖励自己一顿美食或1小时游戏。
研趣公考学员群内分享“每日学习打卡”,互相鼓励。
3. 接受“平台期”,坚持量变到质变
小林在第2个月模考时,行测分数停滞在65分。他通过研趣公考导师分析,发现是“资料分析速算技巧不熟练”,于是用1周时间专项训练,最终突破70分。
扫一扫
咨询公考课程、精准选岗

免费领取公考备考资料
了解更多公考相关信息
研趣公考机构招生电话:18056012390
研趣公考官方视频号
研趣公考官方公众号
电话 :18056012390
地址 :合肥市庐阳区中辰创富工坊A座一层、二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