扫一扫
咨询公考课程、精准选岗

免费领取公考备考资料
了解更多公考相关信息
作为一名在研趣公考执教的老师,我见过太多考生陷入“盲目刷题”“资料堆砌”的误区——有人每天学习12小时,却因重点不清导致成绩停滞;有人购买大量教材,却因方法混乱越学越迷茫。结合多年教学经验与学员成功案例,我总结出一套“目标拆解—能力诊断—动态调整”的三步备考法,帮助考生用更少的精力实现更大的突破。
第一步:目标拆解——把“上岸”变成可量化的阶梯
备考初期,许多考生只设定“我要上岸”的模糊目标,却忽略了不同岗位、不同地区的分数差异。在研趣公考的课堂上,我会要求学员完成三件事:
定位目标岗位:通过研趣公考内部整理的《近三年岗位分数线数据库》,筛选出专业、学历、政治面貌等条件匹配的岗位,明确“进面最低分”与“岗位第一分数”;
计算分数缺口:以行测为例,若目标岗位进面分为140分,而学员模考均分为120分,则需拆解出“资料分析需提8分”“判断推理需提6分”等具体目标;
制定阶段计划:将备考周期划分为基础期(2个月)、强化期(2个月)、冲刺期(1个月),每个阶段设定“资料分析正确率≥85%”“申论大作文框架构建时间≤15分钟”等可量化指标。
曾有一位学员,最初设定“考145分”的笼统目标,学习三个月后分数仅提升5分。后来通过目标拆解,发现自己在数量关系的“工程问题”和申论的“综合分析题”上存在15分的提升空间,针对性训练后,最终以147分成功上岸。
第二步:能力诊断——用数据定位真实短板
在研趣公考的模考系统中,我们会为每位学员生成“能力雷达图”,从六个维度评估备考状态:
知识掌握度:各模块公式、理论、政策的理解程度;
解题速度:单位时间内完成题目的数量;
准确率:正确题目占总题目的比例;
时间分配合理性:各模块答题时间是否符合策略;
心态稳定性:模考中因紧张导致的失误率;
知识迁移能力:能否将学过的方法应用到新题型中。
去年有位考生,模考总分始终在130分徘徊,自认为“所有模块都学得一般”。通过能力诊断发现,其资料分析的“基期量计算”正确率仅40%,但判断推理的“图形推理”正确率达90%。调整复习重心后,他将每天2小时的“全面刷题”改为1小时“资料分析专项突破”,最终行测从68分提升至79分。
第三步:动态调整——让复习策略“活”起来
备考不是“一锤定音”,而是需要根据模考反馈、政策变化、自身状态持续优化。在研趣公考的冲刺班中,我会要求学员每周完成三件事:
复盘模考:统计各模块得分率,标记“连续三次错误率超30%”的题型;
调整计划:减少“已达标模块”的练习量,增加“薄弱模块”的专项训练;
心理建设:通过“正念呼吸法”“成功场景预演”缓解焦虑,保持稳定备考节奏。
曾有学员在考前一个月因申论大作文“论点不突出”崩溃,甚至想放弃考试。我引导他回顾能力诊断报告,发现其“政策积累”和“框架搭建”能力达标,仅需优化“论点提炼方法”。通过三天集中训练,他最终在考场上写出“乡村振兴需以‘产业振兴’为核,‘人才振兴’为基”的清晰论点,申论取得72分的高分。
备考的本质,是一场“精准打击”的战斗。作为研趣公考的老师,我始终相信:当考生学会用数据定位问题、用策略分配精力、用调整保持状态,那些看似“不可能”的目标,终会在科学的规划中变成现实。愿每一位考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备考节奏,在公考的赛道上,跑出最精彩的成绩。
扫一扫
咨询公考课程、精准选岗

免费领取公考备考资料
研趣公考老师联系方式
李老师:18056012390
微信号:yanqugk
研趣公考官方视频号
研趣公考官方公众号
电话 :18056012390
地址 :合肥市庐阳区中辰创富工坊A座一层、二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