扫一扫
咨询公考课程、精准选岗

免费领取公考备考资料
了解更多公考相关信息
在行测备考初期,几乎每位考生都会陷入一个经典困惑:到底该 “先刷题熟悉题型”,还是 “先学技巧再高效刷题”?有人认为 “不刷题不知考点深浅”,盲目学技巧只会 “纸上谈兵”;也有人觉得 “没技巧刷题等于白费力气”,只会在低效重复中浪费时间。这两种观点看似对立,实则对应着不同备考阶段、不同基础考生的需求。研趣公考结合近万名考生的备考数据与上岸经验,围绕 “行测先刷题还是先学技巧” 展开深度辩论,帮考生理清两种路径的适用场景,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备考节奏。
正方观点:先学技巧,再刷题 —— 用 “方法论” 避免低效试错
持 “先学技巧” 观点的考生与老师认为,行测的核心是 “在有限时间内做对更多题”,而技巧是 “提速提分的关键”。若不先掌握技巧,盲目刷题只会陷入 “重复错、耗时长” 的困境,尤其对行测基础薄弱、备考时间紧张的考生来说,“先学技巧” 能让备考少走弯路。
1. 技巧是 “破解行测命题逻辑” 的钥匙
行测的每种题型都有固定的命题逻辑与解题套路:言语理解的 “关键词定位法”、资料分析的 “速算公式”、判断推理的 “逻辑规则”、数量关系的 “题型公式”…… 这些技巧不是 “投机取巧”,而是对历年真题命题规律的总结。研趣公考的行测教研团队发现,未学技巧直接刷题的考生,往往会 “用常规思维解行测题”—— 比如资料分析中硬算 “复杂列式”,导致一道题耗时 3-5 分钟,远超行测 “平均 1 题 1 分钟” 的时间要求;而言语理解中仅凭 “语感” 选答案,正确率忽高忽低,难以稳定。
相反,先学技巧再刷题的考生,能快速抓住题型核心:比如用 “截位直除” 速算资料分析,30 秒内得出答案;用 “主题词排除法” 排除言语理解的干扰选项,正确率提升至 80% 以上。正如研趣公考行测老师常说:“行测不是‘比谁算得准’,而是‘比谁找得快’,技巧就是‘找答案的捷径’。”
2. 先学技巧能 “减少无效刷题,节省备考时间”
对备考周期短(如 1-2 个月)的考生来说,“先学技巧” 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。行测五大模块共有近百种细分题型,若靠刷题 “逐个试错”,不仅需要刷数千道题才能总结出规律,还可能因 “错误思维固化” 难以纠正。而先系统学习技巧,再针对性刷题,能直接 “瞄准考点”—— 比如数量关系中,先掌握 “工程问题赋值法”“行程问题相遇公式”,再刷对应题型,10-20 道题就能熟练应用,远快于 “盲目刷题总结规律” 的过程。
研趣公考曾做过一组对比实验:让两组基础相近的考生备考资料分析,A 组先学 “速算技巧 + 公式” 再刷题,B 组直接刷题。两周后,A 组平均每道题耗时 1.5 分钟,正确率 85%;B 组平均耗时 3 分钟,正确率 60%。可见,先学技巧能让刷题更 “精准高效”,避免在 “无效题” 上浪费时间。
3. 适配人群:行测基础薄弱、备考时间短、目标分数高的考生
对 “第一次接触行测” 的新手来说,先学技巧能快速建立 “行测思维”,避免被复杂题型吓退;对 “备考时间不足 2 个月” 的考生,先学技巧能聚焦核心考点,用最短时间提分;对 “目标分数 70+” 的考生,技巧是突破 “瓶颈期” 的关键 —— 毕竟,基础题靠积累,难题靠技巧。
反方观点:先刷题,再学技巧 —— 用 “实战经验” 让技巧落地
持 “先刷题” 观点的考生与老师则认为,“技巧脱离实战就是空谈”。若先学一堆技巧却不知 “何时用、怎么用”,刷题时仍会 “手足无措”,反而增加备考焦虑。先通过刷题熟悉题型、了解自身短板,再针对性学技巧,才能让技巧真正 “为我所用”。
1. 先刷题能 “精准定位短板,避免技巧学习盲目化”
行测五大模块中,每位考生的优势题型不同:有人擅长言语理解,却对数量关系头疼;有人逻辑推理满分,资料分析却频频出错。若先盲目学所有技巧,不仅记忆负担重,还可能在 “优势题型” 上浪费时间。而先刷题(建议刷 1-2 套真题或 500 道专项题),能快速摸清 “自己哪些题型不会、哪些题型耗时久”—— 比如刷题后发现 “资料分析找数据慢”,再针对性学 “材料结构定位法”;发现 “逻辑判断翻译推理错得多”,再重点学 “关联词翻译规则”,避免 “无的放矢”。
研趣公考的上岸考生小李分享:“刚开始我跟着视频学了一堆技巧,刷题时却不知道该用哪个,反而更慌。后来先刷了 3 套真题,发现自己数量关系的‘几何问题’几乎全错,才针对性学‘几何公式 + 辅助线技巧’,很快就突破了短板。”
2. 先刷题能 “理解题型本质,让技巧学习更透彻”
很多技巧的背后是 “题型逻辑”,若不先刷题感受题型,学技巧时只会 “死记硬背”,难以灵活应用。比如判断推理中的 “图形推理”,若先学 “数量规律、位置规律” 等技巧,却没刷过题,遇到题目时仍会 “逐个规律试错”;而先刷题熟悉 “图形特征”(如 “黑白块优先看位置”“窟窿多优先看面数”),再学技巧,就能快速 “匹配规律”,解题效率大幅提升。
正如研趣公考行测教研组长所说:“技巧就像‘工具’,刷题就是‘熟悉工具使用场景’。没见过‘螺丝’,再厉害的‘螺丝刀’也用不明白;没刷过‘图形题’,记再多‘规律’也没用。”
3. 适配人群:有一定行测基础、备考时间充裕、擅长总结归纳的考生
对 “曾参加过公考” 的二战考生,先刷题能快速唤醒 “行测记忆”,定位与上次备考的差距;对 “备考时间 3 个月以上” 的考生,有足够时间通过刷题总结规律,再学技巧时能 “举一反三”;对 “擅长归纳总结” 的考生,先刷题能形成自己的 “解题思路”,再结合技巧优化,形成更适合自己的方法。
研趣公考中立建议:没有 “绝对对错”,只有 “适配与否”
事实上,“先刷题还是先学技巧” 没有绝对答案,关键是 “结合自身基础与备考阶段,灵活调整”。研趣公考结合不同备考场景,给出 “分阶段适配方案”,帮考生平衡 “刷题” 与 “学技巧” 的关系:
1. 备考初期(第 1-2 周):“浅刷题 + 学基础技巧” 结合
若为行测新手,建议先刷 1 套真题(不限时),感受五大模块题型,标记 “完全不会、耗时久” 的题型;再针对性学 “基础技巧”(如资料分析的 “读数技巧”、言语理解的 “主旨句定位”),每天学 1-2 个技巧,搭配 20-30 道专项题练习,避免 “纯理论” 或 “纯刷题”。
2. 备考中期(第 3-8 周):“技巧深化 + 专项刷题” 为主
此时已熟悉基础题型,需系统学习 “进阶技巧”(如数量关系的 “赋值法”、逻辑判断的 “加强削弱技巧”),每个技巧学完后,刷 50-100 道专项题巩固,确保 “能快速识别适用场景、熟练应用”。同时,每周刷 1 套真题,检验技巧掌握程度,针对错题复盘 “是技巧没学会,还是应用不熟练”。
3. 备考后期(第 9 周 - 考前):“套题刷题 + 技巧复盘” 为主
此时技巧已基本掌握,重点通过 “限时套题”(严格按 120 分钟)刷题,训练 “时间分配” 与 “技巧快速切换” 能力。刷题后重点复盘 “哪些技巧用得慢、哪些技巧用错了”,比如 “资料分析的速算技巧用错公式”“言语理解的技巧没抓住关键词”,再针对性补练,避免技巧 “生锈”。
结语:行测备考的核心是 “技巧为体,刷题为用”
无论是 “先学技巧” 还是 “先刷题”,最终目的都是 “用技巧提升刷题效率,用刷题巩固技巧应用”。没有技巧的刷题是 “盲目努力”,没有刷题的技巧是 “空中楼阁”。研趣公考建议考生:不必纠结 “先有鸡还是先有蛋”,而是根据自身基础,找到 “技巧学习” 与 “刷题练习” 的平衡点 —— 基础弱就先学基础技巧再刷题,有基础就先刷题找短板再学技巧,让每一次刷题都有收获,每一个技巧都能落地,最终在行测考场上实现 “快、准、稳” 的答题状态,成功上岸!
扫一扫
咨询公考课程、精准选岗

免费领取公考备考资料
了解更多公考相关信息
研趣公考老师联系方式
李老师:18056012390
微信号:yanqugk
研趣公考官方视频号
研趣公考官方公众号
电话 :18056012390
地址 :合肥市庐阳区中辰创富工坊A座一层、二层